中紀委在答復全國人大代表關于公車治理的建議時稱,將要求條件成熟的地區(qū)和部門積極推行公務用車統一標識、GPS定位等制度,接受社會監(jiān)督。對此中山大學教授倪星表示,以廣州為例說,近萬輛公務用車裝GPS的費用,加上設備維修等費用,累積在一起是一筆龐大的數字,因此要考慮是否造成“投入”與“產出”不成正比(據10月11日《京華時報(微博)》)。
公車跑在路上,即使知道是公車,也很難判斷是否在私用。這使公車腐敗治理監(jiān)督走進了死胡同,對公車私用者來說,真可謂是“一直被追趕,從未被超越”。在這場追逐賽中,監(jiān)督者基本上淪為了“跟屁蟲”。
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,就是因為缺少一個全天候的全程監(jiān)督者。中紀委將GPS高科技手段融入公車腐敗治理,就相當于打造了一個全天候的監(jiān)督機器人。它提供完整的監(jiān)督路線圖,可以讓腐敗者無處可逃,會大大減少腐敗的發(fā)生。盡管這套系統會花去一筆不小的費用,但反腐敗是一場關系到國家是否能夠健康發(fā)展及一些領域生死存亡的斗爭,不能簡單用“投入”與“產出”這樣的經濟思維來衡量。
將GPS高科技手段融入公車腐敗治理,雖然具有不可或缺的現實作用,但它也不是萬能的,公車腐敗治理的決定性因素最終還是掌握在人的手上。GPS只是一種手段和方法上的升級,只是執(zhí)行制度的配套方法,它不能成為對執(zhí)行監(jiān)督制度的取代。嚴格執(zhí)行制度,才能告別公車私用“一直被追趕,從未被超越”的尷尬。 |